
十三洋行運用「碩士力」打造硬實力!
2025-04-10
駕馭搜尋行銷「三刃」利器:SEO、SEM 與 AAO
2025-07-23當詐騙鎖定專業,行銷人的「熟練」恐成最大破綻

行銷人精通轉化、善用數據、擅長提升點擊率(CTR),並深諳 A/B 測試優化之道。這些行銷專業能力無疑是成功的基石,然而,它們如今卻也成為詐騙集團精準設計攻擊的依據。
現代詐騙已非廣撒網式的「亂槍打鳥」,而是轉向精準投放。他們不畏懼專業,反而利用行銷人身處高壓、分秒必爭的工作環境,趁無暇察覺之際伺機而動。他們的攻勢不再是胡亂編造,而是能模擬出一套比您更熟悉、更專業的提案流程。這波詐騙浪潮,已不再針對資訊門外漢,而是直指那些具備操盤能力、深諳運作流程並掌握預算決策權的專業人士。
熟悉流程,反成風險漏洞
這些詐騙案例看似熟悉,正是這份「熟悉感」讓人卸下心防:
- 我們建立信任,他們卻搭建陷阱。
- 我們分析痛點,他們則利用痛點誘使您洩露機密。
- 我們追求效率,他們便利用緊急感誤導判斷。
行銷不僅僅是操作工具,更牽動整個品牌資源的流動。當詐騙攻擊從外部入侵轉變為**「流程中滲透」**,您的每一個日常操作,從點擊連結到處理警告信,都可能成為資安防線上的破口。
正在發生的五種詐騙模式
以下這些情境並非假設,而是現實中頻繁發生的攻擊路徑:
1. 社群假客服訊息:
「您的廣告已下架,請點此申訴。」詐騙者仿冒官方使用者介面(UI),透過 Messenger 或電子郵件誘騙您輸入帳號密碼。一旦得手,您的帳號將被盜用、粉專遭刪除、廣告預算被盜刷。
2. 偽造律師函恐嚇: 「您的影片使用了 Avex 音樂,涉嫌侵權。」這類郵件排版專業、援引法條完整,內容逼真到讓您幾乎信以為真,只差點擊附件,交出個人資料。
3. 素材授權詐騙: 詐騙者假冒 Shutterstock、Adobe 等知名平台,以「升級商用」為由發送偽造的「合約」與「帳單」。這些文件內容專業,難以辨識真偽。
4. 品牌帳號遭駭並植入詐騙貼文: 從「空投贈幣」到「合作登記」,不只品牌粉專被用於詐騙,企業形象也可能在一夕間崩塌。
5. 職務邀約釣魚: 假冒人資或媒體發送邀訪信,看似提供合作機會,實則誘導您輸入公司信箱帳密,進而竊取後台控制權。
真正的危險:不在於無知,而在於「過度熟練」
越是精通操作流程的專業人士,越容易落入以下三種心理陷阱:
- 操作熟練 → 忽略驗證: 填寫表單、點擊連結、開啟附件等動作迅速流暢,卻往往省略了驗證來源這關鍵一步。
- 專案緊急 → 急於解決: 在時間緊迫、任務壓力下,一心只想「快速處理完畢」,反而輕忽了細節,讓詐騙有機可趁。
- 詞彙熟悉 → 自動信任: 「Avex」、「Meta」、「授權」、「代理」等行銷專業詞彙,反而會讓您不自覺地降低懷疑,誤判情勢。
這些問題並非源於知識的匱乏,而是習慣與工作節奏所造成的盲點。
品牌決策者:不只「謹慎」,更要「建立系統」
當詐騙行為模仿的是您每天在操作流程時,我們需要不是更高層次的個人警覺,而是更具制度化的防禦能力。十三建議:
- 建立明確驗證流程: 對所有陌生連結與郵件來源務必進行查證。請記得,Meta 不會透過 Messenger 發送重要通知,Shutterstock 也不會使用 Gmail 處理官方事務。
- 建立團隊應對機制: 警告信件不應由單一小編獨立處理,應建立共審制度,避免個人承擔所有風險。
- 完善素材授權建檔: 不僅要保存付款記錄,更應清楚追溯每一張圖片、每一段音樂的授權來源,確保合法合規。
- 仔細查證才負責任: 面對可疑訊息,停看查後再行回覆、進行交叉比對,才是正確且負責任的決策流程。
- 資安提醒納入常規: 品牌安全不僅僅是設計與視覺,更是結構性的防禦。當內部邏輯出現漏洞,整體防線就可能崩潰。
從事行銷,更要堅守風險底線
可以將內容製作外包,但絕不能外包風險意識。可以信任團隊,但不能預設每個人都對詐騙模式瞭若指掌。
詐騙的本質已從「亂槍打鳥」進化為「精準投放」;他們不再是隨意編造,而是說得比您更像一位專業的業務提案者。這篇文章,是獻給每一位掌握預算、資源配置與外包選擇權的行銷操盤手。
您可以將行銷做得漂亮,但更應堅守住品牌的安全底線。
#這不只是資安部門的職責,更是每一位行銷人的當務之急。